经常看到一些基督徒为了传福音,搞许多吸引人的活动,烹调班,排舞班,篮球俱乐部,摄影俱乐部;甚至还有邀慕道友打牌打麻将联络感情的;还有一些基督徒则逢人就说“上帝爱你,为你的罪死在十架上,你要信他,方能得救!”持这两种策略的人还常常彼此批评 – 前者说要效法耶稣,因为他总爱上罪人家里吃吃喝喝;后者说要效法保罗,单单传主和他的十字架。我觉得他们讲得都有道理,但又觉得这两种方法好像都收效甚微,心中时常困惑。
我的生活兼属灵导师萧太强烈推荐我读一本叫《I Once Was Lost》的书(我自作主张把书名暂且译成《我曾迷失》)。如果你认识萧太,就会知道人生中有一种强逼,叫做“萧太强烈推荐”shhh… 但是读完以后顿觉脑洞大开,让我对许多传福音当中感到纠结的事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基督徒许多时候看人只有两种,信主的,和不信主的。对于不信的,我们很少去想他们处在不信的哪个阶段。 《我曾迷失》的两位作者因着长期在校园传福音的经历观察到一个人信主,多多少少会经历到以下5步:1. 对基督徒有信任(Trusting a Christian);2.感到好奇(Becoming Curious);3. 愿意改变(Opening Up to Change);4. 寻求上帝(Seeking After God);5. 进入神的国(Entering the Kingdom)。作者特别指出,我们不要以为人会从一个门槛自动进入下一个门槛。有些人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基督徒朋友,却可能对他的基督徒朋友所信的从来没有兴趣。有人对基督教信仰好奇,却可以一直停留在好奇的阶段,从来不愿意再走近一步。所以我们需要知道怎样可以有意识地帮助我们的朋友从一个门槛进到下一个门槛。
信任一位基督徒朋友(Trusting a Christian)
作者说我们活在一个对基督和基督徒不信任甚至经常被丑化和嘲笑的世代。我们怎样去赢得信任呢?书中讲了5个基督徒常犯的错误,譬如当人挑战我们的信仰的时候我们迫不及待的反驳,辩解,或论断;我们感到受伤而退缩,逃离;书中也列了5个实际可行的建议,譬如当我们想争辩的时候先去祷告;当我们觉得被冒犯或受伤的时候,学习去专心聆听和了解别人的视角。当我们觉得想去论断的时候,学习去认同。认同朋友的感受和同意朋友的做法是不一样的。譬如朋友可能说,“我是信佛的。”我们可以说,“佛教有很多对人生的看法是很透彻的。”譬如朋友说,“我觉得许多基督徒还没有我做得好。”我们可以回应说,“对,我自己许多时候也有很多挣扎,对自己很失望。”譬如朋友说,“大家都这么做(作业抄袭)”我们可以回应,“坚持诚实确实是不容易的。”
在这个阶段,作者特别提到我们需要主动进入别人的生活中,邀请他们一起打球,吃饭,喝咖啡和聊天,和他们做朋友,赢得他们的信任… 我想这也是教会外展活动的意义所在吧。作者在这里也提出了三个要小心的地方,不要去模糊真理,譬如人云亦云的默认所有的信仰都是差不多的;不要让自己陷入试探(让我想到和慕道友一起打麻将…),不要一起去犯罪 (譬如慕道友要求我们替他作假…)
好了,假设我们赢得了信任,我们又该怎样有意识的让他们对我们所信的好奇呢?
感到好奇 (Becoming Curious)
作者说我们要活得不一样。许多时候我们为了赢得朋友的信任,我们说得做得和他们一样,以致他们没有机会对我们所信的好奇。我们放弃和朋友party, 礼拜天坚持去教会敬拜;我们放弃一个赚钱的大好机会,情愿多一点时间陪伴儿女成长;我们被错待却心甘情愿放弃申述的权利选择饶恕。。。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的慕道友朋友就会对我们所信的好奇。
这让我想到彼得说的,“只要心里尊主基督耶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当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当我们心里尊主为大,活得不一样,就有机会激发起人的好奇心,来问我们“心中盼望的缘由”。作者也以福音书里主耶稣和人的互动为例子,告诉我们当怎样“常做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譬如怎样多问问题和多用比喻。书中的一些例子对我们怎样准备福音性查经,特别是“热身问题” 这个环节,很有启发和帮助。
愿意改变(Opening Up to Change)
好奇不等于愿意改变。事实上,好奇和愿意改变之间的差距很大。在前面提到的5个门槛中,这可能是一个最难跨越的门槛。很多慕道友都卡在了这道门槛上没有再往前走。作者在这里提醒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不歇的代祷与我们的慕道友朋友一起来争战;要有智慧像主耶稣一样适时地挑战他们;要有勇气诚实分享自己信主的经历和里面的挣扎。作者特别给了一些建议,帮助我们怎样从主题,角度, 和气氛上计划一些福音的聚会/活动,是特别针对这一阶段的慕道友。在这个阶段我们的角色是帮助慕道友从他们眼前的挑战,破碎,问题,联系到圣经的教训,以至于帮他们认识到上帝可以借着他们目前的处境来带领和祝福他们。
作者在这一章中特别讲了耐心等候和勇于挑战之间的平衡。我觉得我就是作者提到的那个永远微笑耐心鼓励却不去挑战的基督徒。作者说适时的诚实的挑战才是能够真正服事这个阶段的慕道友。求主帮助我!
当人有愿意改变的心的时候,他就比较容易进入到寻求上帝的阶段
寻求上帝 (Seeking After God)
作者提出四件我们可以做的事来帮助人成为真正的寻求者:1。邀请他们一起查经,有意识地帮助他们看见他们可以怎样在上帝的话语上重建他们的生活;2。和他们一起祷告。3。回应他们的问题。他们可能问为什么上帝允许苦难的发生。我们如果只是给出一个护教学的标准答案,未必能够解答他们背后的疑问。我们需要了解他们问题背后的动机,我们可以分享我们自己经历过的苦难,挣扎,以及上帝的怜悯和拯救。4。和他们一同寻求。做基督徒不等于我们不再寻求。我们还是有疑惑有挣扎,我们在我们的慕道友朋友面前敞开,让他们看见我们是如何来寻求上帝。
对一个寻求者来说,有一个安全,不被论断不被勉强的环境是很重要的。有趣的是,作者说当我们在计划一些给真正的寻求者的活动的时候,能够清楚设定期望可以帮助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譬如,查经的时候,我们要求所有的寻求者都要有开放,愿意被改变塑造的心,都要问问题,都要诚实面对自己,都要聆听别人… 我们许多时候以为设定明确的期望会吓走慕道友,但作者说这样做有助于帮助慕道友跨越这个门槛。
作者还建议我们和寻求者在一起的时候,要多留出时间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学习和思想经文,而不是总是被教导。同时,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参与全方位的基督徒生活,譬如敬拜,祷告,关顾,甚至宣教。
一个真正的寻求者离神的国不远了。
进入神的国 (Entering the Kingdom)
和其他的阶段不同,我们需要帮助一个真正的寻求者尽快地做决定来进入神的国。作者比喻说,快熟的果子不能老留在树上,否则就很容易坏了。这让我想到有一位师母说,恋爱不是越久越好的,适当的时候不做适当的决定就往往有隐患。书中借着福音书里好多的比喻来告诉我们帮助寻求者真正进入神的国的紧迫性。 作者给了我们一些建议怎样帮助一个寻求者来跨出这一步:明确清楚地邀请他进入神的国;如果他说不,帮助他找出他的问题或障碍;帮助他区分哪些是信仰的核心问题(譬如耶稣复活),哪些不是(譬如十字军东征), 等等。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帮助带领人进入神的国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属灵争战,必须时时靠着祷告。
我们在解释给人听进入神的国的意思的时候,一方面要清楚明了,一方面不能过分简化。作者在书中列了几个比喻,是他向人解释进入神的国的意义的时候经常用到的。作者还提醒我们在邀请人做决志祷告的时候用词必须准确清楚。不要用一些语焉不详的“行话”。
终于,我们的慕道友做了一个令人无比欣喜的决定 – 愿意进入神的国… 我们觉得万事大吉,可以松口气,Party time! 作者却说不是的。经过这5个门槛,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的朋友真正活在神的国里。
活在神国里 (Living in the Kingdom)
神国里的第一年,往往是奇妙的,也是充满挑战的。我们的朋友会面临很多的抉择 – 我今天该怎样生活?我和我男朋友的关系要怎样处理?我考试还要不要作弊?我还能说脏话吗?… 主里的成长不是会自动发生的。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和新信主的人建立为期8周的门徒栽培。作者很具体的讲到这8周的门徒栽培该有的形式,该达到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对我特别有启发的是,作者讲到这8周的关系需要明确和有架构。我平时也会做一些新信主的人的跟进,但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关系,期望,和架构。作者说一个模糊的关系和架构可能带来两方面的隐患。被跟进者可能以为我们从此以后都会每周找他吃饭查经做门徒栽培,以致觉得颇有压力而想逃脱;被跟进者也可能对得到这样特别的关心和帮助心里雀跃,然而8周过后又觉得被抛弃和失望。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作者特别提到这8周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我在今后的门徒栽培中会参考的。
对我来说,这本书勾勒出的是一张地图,帮助我来重新认识我周围的慕道友,他们现在在哪个阶段?我怎样来引导他走去下一个阶段?邀请慕道友一起来打球和跟他们分享十字架的道理可能一样重要,关键是做在对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福音事工可能需要多方位化,立体化,可以服事到各个阶段的慕道友,帮助他们跨越每一个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