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食物相克”绝大多数都是假的?

最近一些年,媒体上流传一些“食物相克”、“食物相宜”的所谓科普文章。很多人相信了。为什么?因为的确发生过一些人因为“误食”“相克食物”而导致疾病的事件。这又如何解释呢?

 

人类属于杂食性“物种”。几百万年来,人类一直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那些不能吃的食物(比如动植物),早就被人类所了解和熟知。另一些植物由于对人体有特殊的功效,从而成为草药,人类也是知道食用剂量的。针对有些人食用某些食物(尤其是一些不同种类的混合性食物),而出现胃肠道疾病,一般会有如下几种情况:

 

1,食品卫生:包括微生物或寄生虫的污染,农药或重金属污染,等等;

 

2,食用方法:比如豆类含有生物碱,水果含有高糖分,有毒的鱼类或动植物,等等;

 

3,乳糖不耐受:不能有效消化摄入的乳糖;

 

4,食物过敏:比如谷胶、海鲜、鱼虾、牛奶等等。

 

以上4点,是基于比较客观的事实。而实际上,还会有一些我们平常不太注意的几个方面。

 

由于我们每个人体质有差异(包括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等),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同样种类或份量的食物,也包括水土不服的现象。而且,随着年龄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要求和吸收能力,也有不同。这就导致了有的人对一些食物混合在一起吃之后,出现可能的这样那样的肠胃不适。而实际上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事人自己的肠胃问题,不能归咎于“食物相克”。

 

调理因为消化问题而引起的肠胃问题,首选消化酶,其次是益生菌和辅酶Q10。如果有便秘问题的出现,还可能需要芦荟和纤维素。如果出现因为上述情况而导致的胃肠道疾病,首先是注意胃肠道的排空和消炎,然后是排毒和电解质平衡,最后需要维持胃肠道的益生菌种群的稳定,以及胃肠道的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