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谈起了中国的一个历史人物汪精卫,群里有人对汪是否汉奸有点迟疑,另有一人历史知识比较渊博,被称为或者自称为老师,老师称汪是汉奸那是无可置疑的;此时有人向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请评价一下张学良。老师说:张学良也是一个大汉奸,就凭他一枪不放把东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人,附带着老师把张学良引发的“西安事变”讲解了一番,这一番讲解就把我搞蒙了,因为与我从前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一样啊,但是好像也有道理耶。
后来我好好地想了一下,评价历史人物与每个人的出身,生活背景,经历,知识,世界观有关;立场不一样,评价结果就不一样。这几天,一篇极其反动(按照在中国学到的说法)的恩来周的评价文章也在某网站的首页出现,看了这篇文章,我的三观又被毁了。唉,明辨是非不容易啊。
一个人三观的形成大多取决于他的青少年时期,如果生活环境不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三观是不会改变的。对于那些博览群书,勤于思考的人,三观容易改变,比如,我刚刚在微信群中看到的一篇介绍伟人奥古斯汀的文章奥古斯丁:从情欲的俘虏到真理的传递者,他的三观变化可真大啊。
人有一个特点:以自我为中心,当在生活中出现与自己的三观相违背的事情时,都会产生抵触情绪;当与其他人语言交流时,如果与自己的三观相抵触时,会为自己辩护,会出现争论。中国人在三观事情上互相包容是非常难的事情,因为我们在学校学的都是二元人际关系,非敌即友,雷锋说过一句话:对敌人要狠,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移民来到了加拿大,这里言论自由,各种观点思潮都有,五花八门,舆论媒体上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三观的一个反映,所谓文如其人。有些文章观点非常隐晦,不细加思考是不可能领会作者意图的。就像典型造句:虽然。。。。,但是。。。,这后面的但是。。。就是作者要表达的。现在有一个单词非常时髦:洗脑,常说某人被洗脑,就是指思想被灌输或者后来被改变了。思想是人类行为的引导者,当思维方式更多地以事实为根据,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比如:国家,人类,那么行事为人就会比较正确了。有时候被洗脑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