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的那个圣诞节,下着大雪,先生驾车带儿子去小提琴老师家上课。我独自在家享受难得的清闲。学校放寒假,满负荷工作的大脑也该有个喘息的机会,毕竟已经是奔四十的人了,要想学过比自己年轻十来岁无牵无挂的同学,不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还有什么办法?何况英语又不是自己的母语。终于可以放松一下,我却一时不知所措起来,打了几个电话给同学和朋友,但不是留言提示就是振铃声长鸣不止。
过节了,谁会在此时闲在家里百无聊奈?我为自己的无所事事感到惭愧,不到两岁的女儿此时在遥远的中国由我的父母扶养照管,我这个做母亲的又能为她做些什么?平时忙起来顾不上思念,一旦空闲下来竟觉得苦情爱意无处伸张,心里堵得慌。
天空飞舞着雪花,白茫茫,轻飘飘地洒向大地,上帝在塑造一个洁白的童话世界,于是,我如孩童般向上帝祈祷:“请给我一份工作吧,无论什么。”
我走出家门,向离住所几百米远的小超市奔去,“找工作去。”就这么简单地对自己说。
一进超市的门,我就问前台收银员:“Do you have a job available?”
她向后面指指:“走到头左拐,看看老板是否在那里。”
我鼓足勇气走到后面的小隔间,见一位长得像亚洲人的中年妇女正在忙着搬运货物,于是就问她:“请问你是老板吗?”
她努努嘴,指向旁边一位同样忙碌的五十开外的白人说:“他是老板。”后来我才知道,她是这个店的老板娘,祖籍中国广东。
老板闻讯转过头,我立即友好地问:“Do you have a job available?”
“你有简历吗?”他问。
我一听,有戏,立即滔滔不绝地说:“我是某学院的学生,家就在附近,是移民,有SIN卡,现在学校放寒假,想找份工做,有电脑和会计的背景知识,但无论干什么都行…”
“收银员工作你能做吗?”
“行,怎么不行?我还在一个餐馆做过。”我说。
他点点头:“你叫什么名字?”
“我还没有英文名字,对了,你帮我想一个吧。”
他摇头:“我不会起名。”
“那你叫什么名字?”
“叫我Don好了。”
“ Don? 这名字简单好记,那我也起个简单好记的名字吧,就叫Amy。”就这样,我给自己起了个容易记的名字。
我又问老板:“等学校开学再打印简历行吗?”没想到他竟点头同意,其实他若说个“不”字,我怎么也得想法弄个简历来。
最后,他对我说:“给我你的电话,明天经理戴安娜会与你联系。”我千恩万谢与他道别,高高兴兴地打道回府。
第二天,我等了一上午,没有一个电话打进,连一个骚扰电话也没有,我想必须主动出击,反正去一趟也就几分钟,何不探个究竟?于是就又一次不请自来。
问过收银处的女孩,找到经理,原来是个年轻貌美的姑娘,也就二十出头的模样。她用那双深蓝色的大眼睛警惕地看看我,轻描淡写地问清我的情况,说:“过两天你来上班吧,带上SIN卡和一张作废的支票。”这就成了?看来经理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老板已做出决定。
“后天几点来上班?”我紧接着问。
“十点。”她的口气和缓些:“你告诉我下个星期什么时候你可以工作,我好排班次。”
“任何时候。”我想给她一个好印象:“我现在放寒假,等开学拿到课程表我会告诉你以后什么时候能上班。”
“好吧。”她拿枝笔对着墙上的日历把我下个星期的班次排好,补充到旁边的布告栏上。
第二天,我拿着纸和笔到那小店,找到经理,她略为吃惊地问我:“今天没有你的班呀?”
我见她误会,便说:“今天我没事,来熟悉一下货物的名称和价格,你有没有货物代码表?”
她点头道:“我去拿份代码表给你,你可以回去慢慢看。”
她拿来代码表递给我。
我说:“谢谢,你忙吧,我对照实物再看看。”
她见我没有离去的意思,说声:“回头见。”就去忙别的事。
我沿着货架,遍走遍看,顺便在价格表上做些标记。这样大概过了个把小时,突然,背后有人轻轻地拍拍我的肩:“Amy,你好。”
吓我一跳,回头见是老板,我解释道:“我在熟悉货物与代码之间的对应转换。”
“我们店小,很多蔬菜和水果没有条形码,只好靠脑袋记住。”
他话题一转:“谁在培训你?”
“我今天不当班,自己来这里熟悉一下情况。”
“培训也是要付薪水的,你别急,慢慢来,会专门给你培训时间。”
我笑笑:“不少蔬菜和水果我叫不出英文名,只好多花些工夫来死记。”
他点点头:“Take it easy.”然后就走了。
一连两天我都“义务”到那超市熟悉业务,并且在家死记硬背代码,等到正式上岗已经“胸有成竹”,经过两、三天培训也就开始独当一面地把守一台收银机。
第一次领到工资单,发现多出十几块钱,原来老板把那天我主动熟悉业务也算带薪培训,看来“义务”劳动不仅不吃亏而且名利双收。
开学后我拿着课程表给经理看,告诉她:“只要与课表不冲突的时间都可以排班。”
她就尽量给我排早班,因为小店其他PART TIME的员工大多都是高中生,下午和休息日才能来上班,而我一星期有三天上午没有课。
小编备注:
本文为记实小说,分上中下三部分,系呱呱叫网三月“感谢与感恩”征文,感谢作者的辛劳。敬请明后天继续关注文章的中及下两部分。
特别感谢本次征文的赞助商:
冠名赞助:
特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