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手记之十九:弃儿新生(中)(by 康健)

江主任说加拿大领养的中国儿童大多都是弃婴,被捡来送到公安部门或者孤儿院之类的,包裹里一般会有孩子的生日信息,有些还多少留点钱。未婚母亲在中国处境很难,非婚生子女容易成为弃婴。常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因而弃婴中绝大多数都是女孩。一般说来,中国父母重血缘,而加拿大的父母更重视的则是亲情,而非血缘。统计结果表明,加拿大有近六分之一的夫妇无法通过自然过程正常地怀孕生产,因此不想丁克的家庭就想方设法领养孩子。领养加拿大本国的孩子不仅手续繁琐,而且孩子的生母要是哪天后悔了,可以再把孩子要回去,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领养的不确定性。从其他战乱或贫穷国家领养也有问题,程序不正规,孩子的健康情况也不容易保证。中国弃婴相比较而言符合许多加拿大领养家庭的需求。中国对领养父母的要求也逐渐完备走向正轨,对领养家庭的工作性质,婚姻状况,收入高低,病历病史,犯罪记录等都有详细的规定。正常情况下从提出申请到最后领养成功需要至少两年时间,领养家庭直接的金钱支出也要三万加币。一个家庭若无真正爱心,是难以走完整个领养过程的。听到这里,老唐想起有一年回国省亲,返回加拿大时飞机上有好几对白人夫妇都抱着中国婴儿,这些人相约同行到中国领孩子。他们返回加拿大之后还大都保持联系,有自己的组织,定期聚会,互相交流育儿心得。

老唐此前不太了解加拿大领养儿童的状况,心底深处总对外国人领养中国孩子有些看法,觉得他们若非用心不良,也是居心叵测。这种想法源自小时候看过的一些书,讲外国教会解放前在中国办“育婴堂”,虐待,残害,买卖中国孤儿的事情,书中的一些照片至今历历在目,印象极深。老唐专门就此问题向江主任请教。主任说自己早先也是一样,后来在民政部门工作,通过读书,访谈等得知五十年代初的那些宣传有失偏颇,目的是为了清除天主教在中国的势力,促进中国教徒摆脱罗马教廷的掌控。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是抓住教会收养的中国儿童死亡率高这一点,将其放大,只击一点,不及其余。那些年战乱频发,食品匮乏,弃婴被教堂收容时许多已经奄奄一息,死亡率高是肯定的了。但对公众宣传时并没有谈及这些,而是将其归到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迫害中国儿童,这样就很容易引起民愤。江主任曾经采访过一些在育婴堂长大的老人,大都说在那个战乱年代,育婴堂里的生活算是不错的,起码三餐无忧,不然的话作为弃婴,根本就活不下来。老唐瞬间明白了啥叫领导之艺术,民心之忽悠。其实仔细想想自己多年来被灌输的观念,大都经不起推敲,很多东西走出国门一看才恍然大悟。小平同志的名言“最大的失误在教育”,乍一听,这话丁点儿没错。无论是谁,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会觉得正确无比。但它太不完整了,谁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指的是啥教育,又要教育谁?

再看看前些年轰动北美华人社区的“贺梅案”,贺梅父母先是放弃孩子的抚养权,后来又打官司从收养家庭贝克夫妇那里夺回孩子。更有人把此事上升到国家尊严层面,上纲上线。其实详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会发现,贺梅的亲生父母远不是像他们自己宣称的那样爱孩子,尤其是贺父。他们回到中国后离了婚,三个孩子都归母亲抚养。有一年三个出生在美国的孩子去美国过暑假,当年的养父母贝克夫妇亲自到机场迎接,对孩子的爱丝毫不减。相形之下,亲生父母的一些言行实在令人汗颜。

(首发于2015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