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手记之卅三:小费文化(by 康健)

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多年,达总对导游就有八项规定,其中一项就是“严禁无端索要小费”,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却很复杂,首先是向谁 索要?业内谣传达总克扣导游小费,向他索要岂不是与虎谋皮?还是向客人索要?尤其是“无端”两字留给达总足够的解释空间,使他总能立于不败之地,其结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导游只能是“不服不行”。

来加拿大二十几年,老唐对小费的体验不可谓不深。初抵加国第一天,小费就给老唐一个下马威。那天是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纪念日,刚刚毕业,新婚燕尔的老唐孤身一人,取道日本来到枫叶国,当初中加之间还尚无直飞航班,经飞日本不需额外签证。老唐把当家教挣的钱全都兑换了,六块一的汇率,共得五百零三美元,很厚一叠,两张五元的,剩下的都是一美元的小钞。老唐担心假币,不敢换大票,一美元的绝无假币,最保险。为缩小体积,老唐用电烫斗垫着湿布熨了好几遍,捋齐压紧,唐妈给缝在贴身短裤上。出租车送到学校,老唐问车费几何?印巴司机说了几遍老唐楞没听懂,虽说托福六百多分,但听力实在太差。人家只好伸手示意,先四指,再五指,四十五圆。老唐马上开始脱裤子,司机满面诧异,老唐指指裤裆,说“money,here”。哪知唐妈缝的针脚太密,指甲不大好用,费了好大劲才弄开,一张一张地在裤裆里掏了四十五下递将过去。司机数过之后,说还要Tips,老唐根本不知道咋回事,以为钱数错了,拿过来再数一遍,四十五张,没少呀!人家急中生智,右手三指一撮,老唐明白了,这是要钱的国际符号,从裆里又一张张地往外掏,司机大哥的眉头随着老唐的掏动慢慢舒展开来,掏到第五张时,司机抬手示意老唐停止,说声谢谢,撤了。裤裆里的钱瞬间少了十分之一,老唐对加拿大的小费开始有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老唐真正知道Tips这词的来历还是干导游之后,淡季时公司组织导游进行所谓的“专业培训”,达总一如既往地炫耀其强大的外文底蕴,毕竟是钱钟书的徒孙,水平的确不一般。达总说Tips是个组合词,最早源于十八世纪的英伦,当时酒肆的桌子上都会放只碗,碗上写着to insure prompt service(保证迅速服务),客人放钱到碗里,服务员就会迅速周到地服务。后来就用这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Tips, 说完用标准的粤语说了“贴士”两字,言称香港同胞都是这样说的,又提及他当年在上海滩干外贸时,港商经常给他小费。所以小费并不是商品本身的价格,而是对获得良好服务的额外鼓励。导游干得好才有可能获得小费,得不到也很正常,说明导游的水平欠佳、服务不到位,说这话的同时,意味深长地瞥了老唐一眼。

老唐对达总这种言必称英伦,含沙射影抱怨导游的说法颇不以为然,说咱大中华啥东西都是“古已有之”,那小费不就是古人说的“赏钱”嘛,也叫小帐。古代中国早就有了,给赏钱的习惯在宋朝达到顶峰,已经成为生活习惯,店小二,奴婢,书童,小厮都是打赏对象。达总连忙止住老唐的话匣,说咱们现在讨论的是英文tips,别东拉西扯秦汉唐宋的,纯属胡搅蛮缠。达总接着讲到十九世纪时小费文化从欧洲传入美国,有段时间居然遭到抵制。小费反对者们立意颇高,认为小费与民主原则背道而驰,是刻意制造侍从阶层的手段,有分裂群众的嫌疑,人为地把服务人员和顾客划成两个阶级。小费背后隐藏的是贵族思维,是反民主的,大家离开欧洲,来到美国,就是因为欧洲那里人们不平等,不应该把这种恶习带来新大陆。反对小费的活动在世纪之交达到顶峰,有些地方甚至明文立法禁收小费,华盛顿州一九〇九年带头抵制,后来又有五个州跟进,但没有形成大气候,到一九二六年时这些法律均被彻底废除。小费开始慢慢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原因在于小费符合美国普罗大众的信念:努力工作就有回报!很多服务业人员的基本工资很低,有些州甚至低于最低法定工资水平,服务业者们要靠小费填补收入差额,小费是他们收入中赖以生存的重要部分,小费收入和工资一样,也要缴纳税项。达总提到他曾在纽约曼哈顿一家日餐厅请客,账单上明确写着:本店仿效日本习惯,侍应有足够薪金,不接受小费,多谢惠顾。店老板说,如果顾客付了小费,他会如数退回。因为他已经把小费摊入食物价钱,另收小费就不厚道了。达总承认这种做法在美国比较少见,其实现在多伦多有些中餐馆也开始这样做了,特意标明“账单已含小费”。老唐觉得这样更好,简单明了,希望旅游界也如此这般,这样带团时就不必再费口舌向客人解释小费了。

其实小费非常简单,譬如餐饮,普通点的给百分之十二到十五,高档餐厅百分之服务员,理发师等都应该得到小费,导游也不例外。基本原则是白领工作没有小费,蓝领都有。医生,牙医,律师这些外收小费,而服务业的蓝领工人们大都应该有小费。老唐在搬家事,人家额外给了张百元大钞,老唐感动得直冒鼻涕泡,干起活来格外卖力。平时接客时,客人要么抹角地打听导游收入。按照达总指示,此属公司机密,一律不准泄露。但客人反复追问,总不能不回答吧。老唐通常都说自己的底薪不高,收入多少主要看客人给多少小费,养家糊口就看您是否慷慨解囊。一般来说,话到此时,客人往往就会顾左右而言他。其实老唐挺理解客人,但难处在于如何向客人讲解北美的小费文化,讲多了,客人觉得导游在“无端索要小费”,不讲吧,客人自理餐饮,入住酒店,不付或少付小费,太丢面子,有损咱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形象。有些客人自己不愿付小费,反怨导游没有讲清楚;导游真讲了,又云自己出国多次,不用提醒,说导游这是变相要钱,个中分寸很难把握,老唐干了这么久,总是掌握不好火候。但有一点老唐是有把握的,就是许多酒店中国客人有单独的早餐区,食品和服务都和其他客人不同。遇到客人对此投诉,说被歧视,老唐只好实言相告,有些同胞们不给餐厅服务员小费,时间久了,谁也不是傻瓜,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酒店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望各位客官多多海涵。

各国国情不同,小费文化更是如此,老唐自己也是慢慢习惯的。随着东西方交流日盛,现代媒体的普及推广,今天的情况和廿多年前老唐初来乍到时早已迥异不同。当今客人其实大都知道小费,主要是看愿不愿意入乡随俗;老唐那时是真不知道小费这回事儿,对小费的更多了解来自妻子如蓝。老唐抵达加拿大的第四百零四天,如蓝终于来加团聚。错过了开学日期,无法继续念书,只好等待来年。老唐每逢周末都在一家中餐馆洗碗,于是推荐如蓝去店里跑堂。时薪很低,老板娘说想多挣钱,就要好好服务,客人会给小费的,那语气和神态回想起来颇似达总。在国内时如蓝一直读书,没啥工作经验。刚干服务生时手忙脚乱,接连出错,为此没少挨老板娘的白眼。几周之后开始上手了,每天都能分些小费,如蓝兴奋不已,每天回家都把小费拿给老唐看,平时藏在一个鞋盒子里。客人时常点酒,多是需要现场调制的,每逢此时,老板娘就会一个箭步冲将过来,熟练地接单,操作,如此一来酒钱的小费归老板娘。如蓝每每虚心求教,老板娘就是不肯教,说操作复杂,不好学,配错酒赔钱厉害,她自己来才有把握,得罪了客人事情就大了。一天下来,如蓝挣的小费往往还没有老板娘配酒拿的小费多。如蓝决心自学成才,毕竟是理科女,大学七年都玩化学,搞搞瓶瓶罐罐,调调汤汤水水那是相当得心应手,观察几次之后就瞧出点门道,可以自己给客人调些简单的酒了。这正如同她以前从没做过饭,都是吃学生食堂,出国后马上就可以上手炒菜,还敢宴请老唐的朋友们并获好评,如蓝都是以做科学实验的态度来做饭,焉能不成功。从那之后,如蓝调酒水平渐次提高,种类也越来越多,有些客人甚至直接教她如何调酒,小费随之而上,很快超过底薪。小两口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一张张,一枚枚地数小费,多是两加元的纸币,再就是硬币。如蓝算数极好,哪天小费得了二十,立马能算出一年就是七千三;第二天挣了二十二,那数字就成了八〇三〇。

达总的团组多为公务团,团员均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老唐无法奢望小费。达总从来都强调服务第一,鲜有提及导游的小费,一再说他给的工钱够高,那些额外给小费的公司底薪很低云云。老唐遇到过给小费的客人,感谢老唐尽心尽责的热情服务;也有客人告诉老唐他们的小费已经交过了,都含在团费里了,让老唐去找老板要,老唐总是微笑点头,表示感谢,心底却很清楚钱进了达总口袋,再想拿出来那是绝对不可能滴,照达总的话说就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务)!老唐明白这样的客人并不想自掏腰包,但又心怀歉意,转移一下视线而已。

黑格尔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存在的”。不管喜欢与否,小费都是美加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云:入乡随俗,开门问禁。来加拿大旅游观光最好还是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施好于受,有了小费,导游高兴,客人也不添堵,双赢之举面,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