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卅一中学念初中时,一起办黑板报的赵同学送我一把小刀,制作精美。形状颇似关公的青龙偃月刀。我那时非常喜欢连环画,不光看,还照着画。那把小刀应该是照着连环画制造的,刀有一厘米宽,是赵同学的哥哥用锯条打磨出来的,肯定花了不少功夫。刀有十几公分长,刀把上整齐地缠着塑料红头绳,尾部呈圆形,正中间刚好是锯条原先的那个圆孔,刀尖和刀刃都专门磨过,挺锋利。
《三国演义》里说“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小说里关公总是刀不离人,人不离刀。我那时体弱多病,恨不能自己能像关公一样,高大威猛,武艺超群。这把“关公刀”正合我的胃口,令我立刻喜爱有加,总是放在铅笔盒里,时时拿出来把玩一番,真正地爱不释手。小刀可以用来裁纸、削铅笔、削苹果,非常好用,同学想玩的话必须在当面,不舍得让他们拿走。那时刚学了英文单词meat,邻座有个同学喜欢切橡皮,刀法娴熟,他常借刀切橡皮,嘴里念念有词“切meat,切meat了”。他切出来的橡皮块儿大小均匀,厚薄一致,我想他若日后当厨师的话刀功绝对一流。小刀不仅可以削、切,更主要的还可以用来投掷。通常我都是在树上作个标志,退后几步,瞄准目标,小刀就变成飞镖。由于重量太轻,开始时准头不高,我就在那个圆孔上绑上布条,栓个螺母之类来增加重量,练了一阵子,准确率大大提高。再后来,练到可以捏着刀尾,出手之后小刀前后旋转,到树时刚好刀尖朝前扎进树里。和同学比赛,我的准确率最高,毕竟我是刀的主人,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彼时语文课本里恰巧有欧阳修的《卖油翁》,正是“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无他,唯手熟耳!”我甚至幻想着自己回到古代,当个劫富济贫的飞镖侠客。
小刀每天与我形影不离,伴随了我半年多,给我带来许多欢喜快乐。有天课间,坐在最后一排的我无所事事,就在教室后门上练飞镖,被教导处巡查的老师抓个正着,说我破坏公物,刀子被没收,我心疼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一节课魂不守舍,老师讲的啥全然没有听进去。下课之后,我赶紧去教导处找那个老师,想要回小刀。老师还在气头上,随手把刀子扔进旁边的火炉里,那炉火正红,空气里马上充满塑料烧焦的味道,我永远失去了那把心爱无比的小刀。
如今年过半百,蛰居异国他乡,家里墙上挂着国际标准飞镖比赛的标靶,闲来无事时总会投几下。每当此时,都会想起少年时代那把小刀,想起赵同学,他从军多年,早已是两杠四星的大校,不知他是否还记得我,是否还记得他送给我的那把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