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淡些有真味(来自网友“Freezingbear”)

一家有名的饭庄,一位有名的厨师,谁都知道最拿手的是最后那道羹:奇鲜无比,妙不可言。后来他的徒弟请教个中奥秘,他只用五个字道出玄机——淡些,再淡些。

学生毕业的谢师会上,学生们一个比一个用华丽的词藻,声情并茂地朗读、讴歌老师。而最后一位学生,未说一字,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老师颊上立刻有了一道晶莹的痕光。

羹为何奇鲜无比?因为淡;老师为何这般感动?没有浓艳的词,还是因为淡。这让人想到宋人欧阳修的一句诗:“世好竞辛咸,古味殊淡泊。”世事都有辩证法在其中,情浓到了极致时,反而成为淡,就像人悲到极点时,常常无泪。而喜到极点时,反而泪雨滂沱。但在人世间,被世俗凡情所囿,为显示一种热烈、刺激,“世好竞辛咸”,然而真正的至味、真情却在淡中凸现。

淡,是生活的品位和艺术的妙谛所在。有副很有名的联语:“品清似水;人淡如菊。”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形容人的品行清透,以此作喻,可窥水之清;人淡如菊,此淡作无味讲。菊花无香气,最显高洁清雅之气。其实,水与菊最根本的相同点在于,都是无味的、清淡的,只有具备了这一点,其“真味”才能显现出来,才能长久地被人接受。

淡,是绵远,是层次。

书法中的浓墨不被世所重,清代黑大圆亮的馆阁体书法一直为后世攻讦,而书法中的淡墨,以其无穷的变化愈显雅致。在茶中,绿茶没有花茶浓郁的香气,但它更有真味,入口后淡淡的清苦愈品愈醇厚。所以,淡不是浓度的稀释,也不是无味的代名词,个中禅意颇深。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曾说过一句至今仍流行的话:“君子之交淡若水。”什么不淡呢?还有一句话是“酒肉的宾朋,柴米的夫妻”,“酒肉朋友”比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浓烈多了,但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有酒有肉是朋友,无酒无肉是路人,谁也不认识谁了。那么“淡若水”的君子之交,却能见真情显真情。正如白居易所体悟的:“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从年轻时一直到老,保持着“淡水交情”,从这漫长的时间跨度来说,未因其“淡”而消失,正因为“淡”而真情能维持这么久远。

处世淡些,反而有真味。这很像那道羹汤,聪明的厨师绝不让它浓浓的、咸咸的,而是让它清清的、淡淡的,鲜味真味反被托出来。这很像时下的谈情说爱,浓烟烈焰灼死人,但不争的事实是,许多现代版的情爱朝不虑夕,离婚率也不断攀升;而那静如潭面、淡若清水的“柴米夫妻”们,却很有规律、很有感情地生活着,其生活的真味就在这平平淡淡之中流淌着,充溢着。

说到这,似乎可以破解这个淡字了。古人说,淡也者,五味之中也。酸苦甘辛咸是五味,唯有“淡”能中和这五味,使之浓度降下来,人才能长久地食用。试想,甜顺口,酸适口,天天吃糖喝醋行不行?若要吃怎么办,必须使之淡。只有使之淡下来,我们才能下咽适口,只有淡下来,其原有的真味我们才能品出来。

处世为人欲得真味,别忘了这个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