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一份没有固定钟点的全职工作,无法辞职,没有工资,而且永远不会下岗。无论你的额外工作是什么,当妈妈足够让你忙上十八年, 很多中国妈妈为了孩子操劳一辈子。生儿育女,为了孩子和工作而忙碌着,那么妈妈的梦想,是否还有机会和时间去实现呢?
去年四月初春,我们三位妈妈去参加一个社区的活动,开车回家的路上,一位妈妈说退休后很想学画画。没想到她的话象是触碰了我们什么神经,三人不约而同、兴致勃勃地谈起学画。车窗外的景致从眼前快速闪过,甩到身后,像是流逝的时光行色匆匆。我们总在忙着赶路,还要等待多久才能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现在开始好吗?” 我脱口而出,于是我们约好一起学画,我去找老师。
博物馆
画室
陈老师的课从印象派讲起。大家觉得古典画那么美,不经过严格的训练是绝对画不出来的。可是印象派的画却不同, 看似没有任何章法,笔触未经修饰,不追求形似逼真,有的像是大块涂鸦,是不是谁都可以随心所欲画几张,一不小心就能成为大师了呢?
陈老师从容不迫慢慢道来,告诉我们印象派画家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与文化。古典画追求写实形似,一般以宗教题材为主要内容,唯美,但看不到画家自己的个性。印象派开始建立了新的概念,开始研究光影,冷暖,捕捉时间的变化,注重那一瞬间的色彩与情感表达,往往不求细节,追求画家自己的个性表达。他们把生活中平凡的事物与普通人做为绘图描绘的对象,使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开始息息相关。了解了印象画派的审美特征与历史意义,姐妹们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林妹妹的画
我们一边了解艺术史,一边开始练习最基本的素描,开始欣赏印象派的画。老师布置的作业,从印象派不同的画中观看时间的变化,光影的变化,试图去理解画家要表达什么情感。这时我们看画开始有了新的视角,开始注意色彩,构图,地平线,画面的要点。
劲松的画
晓霜的画
每周一次的画画课成为姐妹们每周最开心、最期盼的一天。有的妈妈需要提前给孩子做好晚饭来上课,有时需要安排先生或其他朋友接送孩子晚上的活动。我常常匆匆忙忙下班赶来上课。无论多忙,无论大风暴雨,姐妹们都不舍得缺课,觉得每周我们能在一起学画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近似奢侈的享受。
老师讲课,评论作业,示范,同学们在课堂上练习,提问,然后回家继续完成教学的内容与作业。在这两个小时里,我们忘记了白天的忙碌与疲劳,忘记了烦心劳神的一切琐事,姐妹们总是兴致勃勃,七嘴八舌,急着分享一周的所得。有的姐妹重理性,善思考;有的重感性,感觉好;有的习惯在动手中学习;有的要想明白为什么才动手。林妹妹基础好,悟性强,勤思考,大家任命她为“助教”,她时常帮助老师课后答疑,辅导作业。因为我组织张罗画画课,同学们任命我当“班长”,其他三位灵性姐妹为“学习委员”。
我们学画的分享课上课外每天不断,彼此的鼓励与欣赏,总是充满了正能量。有时我们约上一起去看画展,讨论作品;有时周末在咖啡馆聚会一起讨论作业,学画心得。
晓霜的素描画
夜深人静独自坐在灯光下,打开素描练习本,心便自然安静下来,好像整个世界也安静了下来。这时只是专注于手下的每一笔,每一根线条。在一笔一划中,分明暗块面,从局部寻找整体的关系,在不断地对比与调整中,使画面的物体逐渐显现,逐渐丰富起来。虽然感到心手之间的距离,不能一下子达到期待的目标,但是非常享受这份安静的时光。每一次练习后都会画得更好一点。
大津的画—女儿的辫子
凯瑟琳的画
劲松的画
林妹妹的画
在这样安静的夜晚,忽然明白为什么喜欢画画。画画给予了我们一个独处的时空,在练习画画时,一笔一划之间,仿佛通过我们眼前看到的物体形状,寻找着我们想象中的形状与情感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绘画是另一种语言,画笔下的世界,如同我们的生活一样,有着无限的可能。我们在线条与颜色中寻找着生活的喻意,如同修行。仿佛看到了那个迷失的自己,寻找着那个本真的我。
凯瑟琳的画
林妹妹的画
大津的画
原文在《东岸之声》2016.1.09 发表。
注明:文章中的图片均为五位妈妈的绘画作品。编辑:《东岸之声》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