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我们小时候都学过一篇文章,介绍司马光小时候用石头砸缸救出掉在缸里的小孩的故事。我们都还写过读后感,赞叹司马光的逆向思维,能够想出砸缸救孩子的妙主意!而他长大成人后又怎么样了呢?
北宋时期王安石针对当时官员不作为做出新政,发展生产富国强兵,增加了财政收入,建设了军队。但因为用人不力和执行偏差引起一些负面结果,当时百姓寄希望于司马光,希望司马光当宰相,能拯溺救焚。然而司马光当政后全盘否定王安石,并且将大宋官兵从西夏夺来的土地又归还给了西夏,更不可思议的是:将跟随王安石的将领都贬到远得不能再远的地方,铁了心不让他们能活着回来。许多立过功的将领死在边疆。
虽然司马光编撰了“资治通鉴”,在课本里他被奉为一代大师。而在朝堂之上,他是百姓和君王的一场噩梦。
此时仿佛出现了另一个画面,司马光成为丞相后也渐渐掉进一个“缸”里,而四周也有很多人想救他,是那些在边疆死去的官员的家眷和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大臣们,他们也拿着石头,也是砸缸,但他们是拿着石头往缸里砸。。。。。。
像司马光这种小时候高光,长大后并非如此的例子还有一个:凿壁偷光匡衡。
小时候一心想当官的匡衡因为家贫读不起书,家里更没有钱买油点灯。一天白天熟读“诗经”的匡衡晚上躺在床上,看见邻居墙缝里射过来一束光,于是他用小刀将墙缝凿大,如饥似渴地读书。西汉时期要想当官必须参加考试,考试分为甲乙丙三等,匡衡考了9次,只获得丙等,想进入权力核心那非常难。
也许是上天赏赐机会给他。有一天长安出现日蚀地震,当时出现自然灾难都归罪于皇帝,当时背黑锅的是汉元帝,就是那位送王昭君出塞的那位。而匡衡熟读“诗经”,他引经据典力证自然灾害于皇帝无光,大拍汉元帝的马屁。汉元帝看后大悦,总算有人出来为自己说话了,将匡衡提拨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之后匡衡经常和汉元帝探讨“诗经”,深得皇帝宠爱。官至丞相。
匡衡的儿子匡昌依仗父亲位高权重,十分骄纵,嚣张到酒后杀人。匡衡才被人检举,在皇帝赏赐他310000亩地时,多侵占了4000亩地。匡衡被政敌检举,皇帝只好将他贬为庶人。
小时候偷光,长大了偷更大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唏嘘不已。(引用“枫下杂谈”许多信息,感谢!)